ページの先頭です。 メニューを飛ばして本文へ

本文

都城島津邸2025年特別展史料評論

記事ID:79870 更新日:2025年10月10日更新 印刷ページを表示する 大きな文字で印刷ページ表示

展覽史料評論

1 日本的奇怪超自然現象

2 人類與超自然的連結:其對政治與文化的影響

3 南九州奇聞

4 島津藩對靈異事件的接受及其對文化和政治的影響

史料解説

1 日本的奇怪超自然現象

​付喪神

付喪神是指歷經漫長歲月後寄宿於器物之中的靈魂(精靈)。

日本自古以來便根植著無論動物亦或無機物,萬物皆有靈的思想,而付喪神的存在也被視為這種泛靈論(※)思想的體現。

室町時代製作的《付喪神繪卷》中記載,器物的靈魂歷經百年後便會獲得神秘的力量。該繪卷描繪了那些在未滿百年時遭到丟棄的器物們決心向人類復仇,最終化身成鬼,卻被護法童子擊敗而降伏,最後修行成佛的故事。付喪神化身為鬼的劇情發展,被指出與古代將鬼視為「邪惡靈魂的總稱」這一觀念密切相關。

(※)泛靈論…認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均寄宿著靈魂或精靈的一種信仰與思想。

[水木茂繪原畫複製品] 縱29.7 横42.0  【全期展出】

此為水木茂所繪妖怪畫的複製品。水木茂的妖怪畫多以水彩上色。

水木茂(Mizuki Shigeru)

大正11年(1922)3月8日出生。幼年時期在鳥取縣境港市度過。在受僱來他家做家務的景山房(「景山婆婆」的熏陶下,開始對妖怪的世界產生興趣。昭和18年(1943)前往拉包爾參戰。在當地遭遇轟炸失去左臂,於昭和21年(1946)3月回國。二戰後,以紙戲劇作家身分開啟繪畫生涯,昭和33年(1958年)作為漫畫家正式出道。代表作有《鬼太郎》、《惡魔君》、《決定版 日本妖怪大全》等。平成27年(2015)11月30日逝世。

2 人類與超自然的連結:其對政治與文化的影響

看聞日記 嘉吉3年自7月至8月

  • 縱26.2 横18.3 江戶時代 國立公文書館藏 【前期展出】

此為室町時代前期的後崇光院(1372~1456)所著日記。內容涵蓋應永23年(1416)1月1日~文安5年(1448年)4月7日期間的記事(部分缺失)。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題材,是研究當時歷史的珍貴史料。展出部分為嘉吉3年8月13日「管領廄馬物言」條目,記載了馬廄中飼養的馬突然口吐人語的事件。馬張口說話的現象,除《看聞日記》外亦多見於其他史料。此類異象常被視為災害、疫病流行等凶事的前兆,從中可窺見當時的社會現象與怪異事件之間的關聯性。​

 續日本紀 卷34

  • 縱30.9 横22.5 江戶前期・慶長19年(1614) 國立公文書館藏 【後期展出】

《續日本紀》為繼《日本書紀》之後敕撰的官方史書。全書共40卷,採編年體形式,記錄自文武天皇即位的文武元年(697)至桓武天皇延曆10年(791)12月的歷史。成書於延曆16年(797)。相傳前二十卷由菅野真道(741~814)等人編撰,後二十卷由藤原繼繩等人完成。此書被視為研究奈良時代的核心史料。

展出部分為寶龜8年(777)3月辛未條目,記載了因宮中頻現「妖怪」而舉行大祓儀式一事。此條目是「妖怪」一詞首次在日本的文獻中出現,從中可以瞭解當時的朝廷對怪異現象所採取的對策。​

​列朝制度 卷之三十九 下​

  • 縱25.2 横17.0 江戶後期 都城島津邸藏 【全期展出】

《列朝制度》彙編了鹿兒島藩的政治、經濟、地理、歷史、天文、宗教、禮儀等諸多領域的規制法令與統計資料。原本於幕末時期散佚,現存抄本藏於都城島津家、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鹿兒島大學附屬圖書館玉里文庫及鹿兒島縣立圖書館。

本次展出部分為「陰陽・巫祝」相關條目。其中記載了寛政3年(1791)江戶幕府頒布的告示,上面提到,以陰陽道作為職業之人應受土御門家管轄,然近年來此規定逐漸形同虛設。鑒於聽聞由擅自施行陰陽道之徒,特此通令此後須嚴守陰陽道之規範,並應取得土御門家頒發之許可執照方可職業。土御門家乃長年侍奉朝廷的公家貴族,掌管陰陽道、天文與曆法,其先祖為平安中期陰陽師安倍晴明。

​平家物語 卷三

  •  縱22.6 横18.5 江戶時代 國立公文書館藏 【全期展出】

《平家物語》為成書於鐮倉時代前期的一部軍記物語。講述了以平清盛(1118~1181)為首的平氏一族之興衰史。作者及具體成書年份不詳。現存眾多異本,如今流傳的諸版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由琵琶法師由寺社為據點組建的「當道座」(盲人職業自治組織)作為誦讀正文制定的「當道系語本」,另一類則是「非當道系讀本」。本史料屬於前者。

展出部分為「赦文」段落。記述治承2年(1178)正月,平清盛之女、同時也是高倉天皇皇后的建禮門院(平徳子)懷孕後,一門上下欣喜若狂,盼望皇子誕生。然而,隨著月份増長,皇后的身體狀況不斷惡化,最終竟虛弱至難以抬頭。喚人為其占卜後結果顯示,有諸多怨靈與生靈附身在皇后身上。清盛立即採取對策,以贈官授位等方式安撫化作怨靈的靈魂,並對被流放至鬼界島之人施以恩赦並召還。在古代,怨靈與生靈的存在具有重大意義,時常成為引發社會重大事件的契機。本史料中作為一種敘事文學,清楚反映了古代的怨靈思想。​

​康成妖怪調伏之圖

  • ​​ 縱37.9 横75.0 江戶末期・19世紀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藏【前期展出】

本作品為以玉藻前傳說為主題的浮世繪。玉藻前的真身乃金毛九尾狐化身,相傳其在天竺(印度)與中國蠱惑君王導致亡國後,最終渡海來到日本。鳥羽太上皇聽聞玉藻前乃絕世美女後,便將其納為側室,卻日漸神智昏聵。憂心太上皇的家臣們請來陰陽師安倍康成進行占卜,被康成識破真身的玉藻前現出狐形,逃往下野國那須野(栃木縣東北平原)。後雖被武士上總廣常(?~1183)與三浦義澄(1127~1200)討伐,但據說其靈魂化為殺生石,將靠近的生物盡數殺害。玉藻前傳說在中世透過謠曲《殺生石》廣泛流傳,成為御伽草子《玉藻草子》、畫卷、小說等各類作品的題材。雖與島津家文書《玉藻前》故事主線相同,但真身敗露後的情節發展有所差異。

本作品生動描繪了陰陽師安倍康成識破玉藻前真身,使其現出原形逃竄的場景。作者歌川重宣(1826~1869)為初代歌川廣重(1797~1858)的門徒。安政5年(1858)初代廣重逝世後,於次年安政6年(1859)襲名第二代廣重。他承襲了初代的畫風,擅長風景畫與美人畫創作。

   國寶今昔物語集(鈴鹿本)卷27

  • 縱32.4 横28.0 平安時代末期~鐮倉時代初期 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 【後期展出】

《今昔物語集》是一本平安後期的說話集。據推測成書於12世紀初。全書共31卷,現存28卷。作者不詳,眾說紛紜。收錄千餘則說話故事,分為天竺(印度)、震旦(中國)、本朝(日本)三部。各則說話故事基本遵循以「今昔」開頭,以「據云如是傳述」結尾這一固定格式。收錄內容主要分為描述佛教史世界的說話故事與描述世俗世界的說話故事兩類,卷27屬於後者。

展出部分為「在原業平中將女被噉鬼語」(在原業平之女遭鬼吞食的故事)。右近中將在原業平傾慕一位以美貌聞名的姑娘,但其父母聲稱「欲招高貴之人為婿」,對她嚴加保護,使中將束手無策。某日,他設法將姑娘帶出,藏匿於北山科(今京都市山科區北部)一處荒廢舊山莊的穀倉中。突然間,電閃雷鳴,他將姑娘藏於倉庫深處,自己則拔刀戒備。不久後,雷聲停息,天色漸亮,但姑娘卻毫無聲息,他疑惑回首,只見姑娘頭顱與衣物殘留原地。中將逃離此地後方得知,該穀倉實為「食人倉」。當晚的雷電皆乃棲宿倉中的鬼所為。此故事以「切莫踏入未知場所」這一訓誡作結。​

 國寶島津家文書《玉藻前》

  • 縱23.5 横32.6 江戶時代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藏【上卷:前期展出 下卷:後期展出】

本作品為奈良時代末期至江戶時代前期製作的彩色帶圖抄本「奈良繪本」之一例,以平安時代末期深受鳥羽太上皇(1103~1156)寵愛的傳說中的人物玉藻前為題材。故事梗概如下。

近衛天皇在位期間,一名化身女子現身於鳥羽院御所,深得太上皇的寵愛。此女美貌絕倫又才識廣博,無論問其何事,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在一次管弦雅會上,她身體散發光輝,故被人們稱作「玉藻前」。其後天皇染病,陰陽師占卜後,查明乃下野國那須野古狐化身之玉藻所為。遂命玉藻執行太山府君祭的幣取儀式,結果她卻於誦讀祭文中途消失蹤影。受命討伐的武士上總介與三浦介前往那須野狩獵,發現一隻雙尾狐卻未能捕獲。二人回國修整後再度出獵,卻依然被其逃脫。某夜,二人夢中出現一名年輕女子,聲稱願做他們的守護神。二人拒絕後,翌日終於成功獵殺狐妖。他們從狐妖體內發現了金壺、劍等物,除了分予眾人外,其餘皆封存於藏寶庫之中。據說這場獵狐事件正是後來「犬追物」這項騎射活動的起源。

宇治拾遺物語

  • 江戶初期 都城島津邸藏【卷一、三、四:前期展出 卷十一、十二、十四:後期展出】

宇治拾遺物語是一部成書於鐮倉初期的說話集。共15卷。編者不詳。全書收錄197則與貴族、佛教、民間有關的故事。書中包含與《今昔物語集》、《古事談》等書相同或類似的說話故事。

卷一 
  • 縱22.5 横15.9 

第十七話「修行者遇百鬼夜行之事」 

從前有一修行者前往攝津國(今大阪府中北部大部分及兵庫縣東南部),因夜幕降臨不得已投宿於一座名為龍泉寺的無人居住的古寺。他於堂內念誦不動明王咒文時,忽然聽見一陣喧嘩聲,一群形貌詭異之人走了進來。他們各自就座,其中一人因被修行者佔據了座位,無處可坐。未能就座那人便將修行者移至堂簷下。不久後,眾人離去,天亮後修行者環顧四周,竟發現寺廟已經消失,來時之路亦不復存在。正當其困惑時,他偶遇一群帶著眾多隨從、騎馬行路之人。修行者上前詢問:「此處為何地?」對方答曰肥前國(今佐賀縣及長崎縣)。隨後修行者跟著他們行至有路之處,獲知前往京都的路線,便乘船赴京。據說修行者在抵京後,還將這段經歷說予同伴們知曉。

卷三
  • 縱22.6 横16.1

第二十話「狐狸縱火燒宅之事」

從前有一侍奉甲斐國(今山梨縣)國司、郡司等官舍的武士,在某日黃昏時離館返家途中,遇見一隻狐狸,便追趕並以箭射之。箭射中狐狸的腰部,狐狸哀嚎,掙扎著逃入草叢中。武士上前追趕,欲再射之,可狐狸已不見蹤影。當他行至家附近時,瞧見方才那隻狐狸口中叼著火焰飛奔而去,他立刻追上前,竟看見狐狸化作人形,將房子付諸一炬。武士策馬追趕,欲射箭殺之,然而狐狸已變回原形,消失在草叢中。狐狸之類的野獸也會立即報仇,所以斷不能輕忽。

卷四
  • 縱22.7 横16.0

第一話「狐狸附身於人吞食米糕之事」

從前有一人被妖怪附身,於是暫時將靈體轉移到一名女子身上。妖怪開口說道:「我並非作祟的妖怪。只是一隻偶然路過的狐狸。因為家中有孩子討要食物,我猜想此處會有些散落的吃食,因此前來。打算吃些米糕再回去」。於是人們準備了滿滿一盆米糕,怪物大快朵頤,連連稱讚「好吃」。眾人見狀,厭惡地以為這女子根本是為了吃米糕而假裝被附身。隨後女子說:「請給我一些紙,好把這些米糕包起來帶回去,讓家中老人和孩子也吃點。」眾人便包好交給她。女子站起身來,對修驗者說:「麻煩送我一程,我該回去了。」說完便俯面倒了下去。女子片刻後便又起身,但她懷裡那包米糕卻不見蹤影。東西憑空消失,可真是件怪事。​

卷十一
  • 縱22.7 横15.9

第三話「晴明殺蛙之事」

某日,安倍晴明拜訪廣澤僧正(宇多天皇皇子・敦實親王之子)家中時,年輕僧人們問他:「聽說您能驅使式神(※),是否能夠在頃刻間將人殺死呢?」晴明回答:「要殺人並非易事,但若盡力而為,應該能辦到。」他又補充道:「若是蟲子之類,稍稍施力便必能殺之。但我不懂復生之法,只會徒造殺孽,此等事並無益處。」言談間,五、六隻青蛙出現在院子裡,朝池塘方向跳去。一名年輕的僧人邊說:「若您所言屬實,請殺一隻給我們看看。」晴明回道:「這位小師父真是造孽啊。但既然諸位想考驗我的術法,我便演示一番吧。」他隨即摘下一枚草葉,口中唸咒,投向青蛙。那葉子觸及蛙身的瞬間,青蛙竟被壓得扁平斃命。僧人們見狀皆臉色大變,驚懼不已。據說晴明會在家中無人時使用式神,因此有時其家中的格子門會自動升降,院門亦會自行關閉。

(※)式神…陰陽道中陰陽師所驅使的鬼神。​

卷十二
  • 縱22.7 横16.0

第二十四話「一條棧敷屋遇鬼之事」

從前有一男子投宿於一條的棧敷屋(帶有看臺的旅舍),與妓女同寢時,深夜忽然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其間聽見大路上有人高喊著「諸行無常」經過。男子心生疑惑,便稍微打開門扉窺看,竟見一鬼身高與屋簷齊平,長著馬頭。男子慌忙閉門,退向後方,鬼猛然推門探頭喝道:「竟敢窺看!竟敢窺看!」男子立即拔刀擺出架勢,將妓女護在身後厉聲喝道:「若敢進來,吾必斬之!」鬼冷笑著:「儘管好生看著吧。」隨即離去。男子心驚膽戰,暗自思忖:「這莫非就是傳說中的百鬼夜行?」據說男子從此便再未宿於一條的棧敷屋。​

卷十四
  • 縱22.6 横15.9

第十話「御堂關白愛犬、晴明等奇特之事」

從前,御堂關白(藤原道長)在建成法成寺後日日前往御堂參拜。他十分疼愛一隻白犬,此犬縱是隨行左右,寸步不離。某日,犬照例跟隨在旁,但在關白正打算進門時卻突然擋住去路,不讓主人入內。關白問:「怎麼了?」剛下車欲入內,犬又叼住他的衣裾阻止。關白心想「定有緣故」,遂遣人急召安倍晴明。晴明即刻趕來,關白問其緣由,晴明占卜片刻後答曰:「這是有人在路上埋了下用來詛咒你的東西。若越過此物,必招致不祥。犬乃具有神通力的生物,牠是在提醒你。」關白命令晴明:「那麼這詛咒之物埋在何處?速速給我占卜出來!」晴明再度占卜片刻後答曰:「就在此處。」掘地五尺(約1.5m)後,果然發現了異物——兩個無釉陶盤合在一起,再用黃色紙撚捆成十字。打開陶盤後發現其中空無一物,僅陶盤底部以硃砂寫有「一」字。晴明言道:「此咒法除晴明外應無人知曉。莫非是道摩法師(安倍晴明的弟子陰陽師・蘆屋道滿)所為?待我查問一番。」便從懷中取出紙張摺成鳥形,注入咒語後拋向空中,紙鳥瞬間化作白鷺向南飛去。他命使者:「速追蹤此鳥落腳之處。」使者最後看見白鷺落入六條坊門萬里小路附近一間老宅裡。使者立即將屋主老法師押回。審問詛咒緣由時,法師供稱:「在下是受堀河左大臣顯光公指使所為。」晴明說:「按理應判處流放之罪,但這並非道摩的罪過。」遂告誡老法師:「往後不可再做此等事」,並將其流放回本國播摩(今兵庫縣西南部)。

據傳顯光公死後化作怨靈,作祟於御堂關白。世人稱之「惡靈左府」。而御堂關白自此則更加寵愛那隻白犬。​

鬼夜行繪卷(摹本)

  • 縱28.1 江戶時代・文化3年(1806)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前期展出】

相傳由狩野探幽(1602~1674)於17世紀所創《百鬼夜行繪卷》的摹本,臨摹者不詳。畫中以詼諧的姿態呈現了鍋、釜、琴、琵琶等古舊器具變化而成的妖怪的姿態。

據說此類連續描繪歷經漫長歲月後蘊生意志的器物(付喪神)的畫卷,始現於室町時代(16世紀)。其中京都・大徳寺真珠庵收藏的《百鬼夜行繪卷》為現存最早的作品,在國內外流傳的眾多版本的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

據小松和彥研究,《百鬼夜行繪卷》可分為四大系統,除「真珠庵本」外,還有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收藏的「京都市藝大本」、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收藏的「日文研本」以及兵庫縣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兵庫縣歷博本」。各本描繪的妖怪與畫面構圖等皆有所差異。本作品中描繪了與「真珠庵本」相同的妖怪,但登場順序有所不同。

泣不動緣起

  • 縱31.7 室町時代・15世紀 奈良國立博物館藏 【後期展出】

此畫卷描繪了不動明王顯靈之事。

三井寺(滋賀・園城寺)的僧侶智興罹患疾病,他的弟子證空代為承受。而證空平日里虔誠供奉的不動明王像又代其承受了病厄,證空因此獲救。不動明王像被獄卒帶至地獄,但在與閻魔王見面後,最終被從地獄放了出來。展出部分描繪了安倍晴明應證空之請,為智興占卜病情走向的場景。晴明率式神(前鬼、後鬼)進行祈禱,數尊疫神正坐於其面前。

​化物圖卷​

  • 縱29.1 横806.2 江戶時代・17世紀 九州國立博物館藏 【後期展出】

本繪卷由活躍於江戶時代前期的狩野派畫師狩野宗信(生卒年不詳)所作。

相傳宗信為寛永年間(1624~1644)創立中橋狩野家的狩野安信(1614~1685)之門人。本作羅列描繪了能化為人形的狐狸、大入道、妖貓、河童、雪女、土蜘蛛等各類妖怪,各場景均未附帶說明文字。此類圖鑑式表現手法在江戶時代的作品中較為多見。這一傾向反映了當時人們將怪異與妖怪視為「娛樂對象」而非「恐懼來源」。

芸州武太夫物語繪卷

  • 縱25.7 江戶後期 立花家史料館藏 【全期展出】

此為柳川藩主立花家世代相傳的畫卷,共3卷。

以江戶時代居住於備後國三次(今廣島縣三次市)的稻生武太夫(1734–1803)為主角,介紹了其在使用幼名「平太郎」的寛延2年(1749)7月親身經歷的怪異事件。畫卷以精湛筆法生動描繪了從農曆7月1日開始連續30日內平太郎所遭遇的各類怪異現象。該妖怪物語在江戶時代以後以《稻生物怪錄》為總稱廣傳全國。本作結尾登場的魔王,被描繪成身穿裃的武士形象,更制止了揮刀相向的平太郎。這種帶有人性化的描寫與傳統的怪異形象稍有出入,頗為有趣。

鐘馗圖 三輪晁勢

  • 縱82.5 横41.8 昭和時代 個人收藏・都城島津邸代管【全期展出】

此為都城島津家世代相傳的掛軸,上面描繪了中國民間傳說中驅疫辟邪的道教神祇鍾馗。日本自平安時代末期起開始信仰鍾馗。

傳說唐代皇帝玄宗(685~762)臥病時,夢見一名驅除惡鬼之人。玄宗問其身份,對方答曰:「吾乃終南縣人鍾馗。為當官參加科舉,不幸落第,羞愧自盡。然高祖皇帝(唐代開國皇帝)以厚禮安葬,特來報恩。」據說玄宗夢醒後,病即痊愈。此後鐘馗便被奉為驅疫與文運之神。

三輪晁勢
  • 明治34年~昭和58年(1901~1983)

日本畫家,新潟縣人。大正10年從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繪畫科畢業後,進入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師從堂本印象(1891~1975)。大正13年畢業後,以「超世」為號,於昭和2年以作品《東山》首次入選帝展。此後屢獲各類獎項。昭和35年出任日展評議員。昭和44年任日展理事,昭和52年任參與,昭和55年任顧問。其作品以絢麗的色彩與裝飾性的構圖為特色。

宮崎縣指定文化財淵鑑 十之十二

  • 縱24.5 横15.7 江戶中期 都城島津邸藏 【全期展出】

本史料為中國清代製作的類書(百科全書)《淵鑑類函》之抄本。《淵鑑類函》由清朝第四代皇帝康熙帝(1661~1722年在位)下令編纂,分為從「天部」到「蟲豸部」共45部,凡450卷。於康熙 49 年(1710) 成書。編纂工作由內閣大學士張英、詩人王士禎等人主持,共有130餘人參與。展出段落為「陰陽」相關解說章節,歸類於45部中的「歲時部」。此外還包含律法、曆法、五行、歲時等內容。​

3 南九州奇聞

  國寶島津家文書 倭文麻環

  • 江戶時代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藏 【卷七、十:前期展出 卷四、九:後期展出】

《倭文麻環》為國學者白尾國柱(1762–1821)奉鹿兒島藩主之命編纂的說話集。共12卷。序文中記載了編纂的經過,據說在文化元年(1804),江戶的鹿兒島藩邸接到命令,要求將現存的典籍以及過去流傳的故事收集整理,以供消遣。於是他們廣泛搜集了民間流傳的各類故事和稀奇怪談,並配上插圖後獻給藩主。不過當時上呈的版本在文化三年(1806)3月4日的一場火災中不幸燒毀。所以到了文化8年(1811)12月,藩主再度下令,要求將原本的底稿重新抄寫後獻上。如今,原本及後來重抄的版本都已經失傳,現存的島津家版本據推測應為明治時期以後的抄本。​

卷四
  • 縱27.0 横19.7

第三話「竹內助市斬落天狗羽翼」

這是在本家第19代島津光久(1616-1694)時期發生的故事。廚師竹內助市在豎野佐藤小路(今鹿兒島市下龍尾町附近)遇見天狗,並用刀斬落了牠的羽毛。

助市為了照顧島津家的病患,每天從傍晚工作到丑時三刻(凌晨2點至2點半左右)。某天夜裡,當他穿過豎野佐藤小路的樹林時,突然聽到鳥類振翅聲,同時有個東西從頭頂掠過。他用手上的刀一砍,感覺確實砍中了什麼,隨後在附近發現一根被斬落的巨大羽毛。在助市將羽毛帶回家的第二晚,黒暗中傳來呼喚他名字的聲音。他握著短刀出門查看,竟與某個身影扭打起來。雖然最終未能確認對方的真面目,但推測應該是年老的黒鳶化身的天狗。

卷七
  • 縱27.1 横19.5

第五話「襲郡之蟒蛇」

這是關於大隅國曾於郡鄉(今霧島市霧島田口至國分重久一帶)的鄉士津曲源兵衛滅殺大蛇的故事。

寛政11年(1799)4月12日,源兵衛為了狩獵野豬來到春野山的牧場(鹿兒島藩的養馬場),卻意外遭遇一條大蛇。他當即用隨身火槍射穿大蛇的喉嚨,慌忙逃回村落。逃跑途中遇見的熟人告訴他,傳說殺死大蛇會遭到詛咒,並叮囑他絕不可將此事告訴他人。後來這位熟人前往事發地查看,果然發現了已經斃命的大蛇,但他依循習俗,守口如瓶。據說春野山牧場以往經常發生馬駒失蹤的事件,但自從大蛇被除後,便再未發生。雖然源兵衛的舉動守護了藩內珍貴的馬匹,但這份功績最終未能廣為人知。​

卷九
  • 縱27.0 横19.5

第六話「蓮鏡院白晝遭老狐迷惑」

這是關於日向國諸縣郡庄內山田(今宮崎縣都城市山田町)椎川內的修驗者鬼塚蓮鏡院因戲弄一隻老狐而遭到報復的故事。

某日蓮鏡院前往都城辦事時,發現路邊有隻老狐正在睡覺,便故意在牠耳邊吹響法螺嚇唬牠。返程時,距離日落尚早,天色卻突然暗了下來,他只得在前方出現的佛堂稍作休息。此時出現五、六名手舉火把的男子,在佛堂前的院子裡挖墓埋棺後離去。隨後墓中竟爬出一名女鬼追趕他,蓮鏡院急忙逃至房梁上吹響法螺,女鬼隨即消失,黒暗也同時散去,恢復了原先的黃昏景象。據說,一連串情景被附近的農民目睹,他們追問緣由,蓮鏡院後來才坦白說出事情的經過。​

卷十
  • 縱27.2 横19.6

第四話「大蜘蛛」

這是關於棲息在島津家菩提寺——福昌寺的一隻巨型八腳蜘蛛(白額高腳蛛)的故事。

據說在福昌寺的廚房翻修屋頂時,出現了一隻從未見過的大蜘蛛,嘴裡還叼著被啃食過的老鼠。這種會捕食動物的大蜘蛛,在福昌寺以外的地方也有目擊,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關於這類大蜘蛛的故事,在唐代《酉陽雜俎》、明代《五雜俎》等中國隨筆集中也有記載,其中甚至將其描寫為會殺人的危險存在。​

 宮崎縣指定文化財賎濃於多満喜

  • 縱26.6 横19.2 江戶時代後期 都城島津邸藏
  • 卷四、九:前期展出
  • 卷七、十:後期展出

《賎濃於多満喜》(以下稱「都城島津家本」)是都城島津家代代相傳的說話集。被認為是島津家文書《倭文麻環》(以下稱「島津家本」)的抄本。比較都城島津家本和島津家本可以發現,兩者收錄的說話故事內容相同,但插圖數量與場景描寫存在差異。​

白紫糸段威大鎧

  • 江戶時代後期 胴高31.0 個人收藏・都城島津邸代管 【全期展出】

據說這套鎧甲是江戶末期鹿兒島藩主島津齊彬(1809-1858)行冠禮時所穿。屬於還原平安時代的大鎧形制的「復古調」甲冑,各處裝飾著圓形內嵌十字紋,設計十分華麗。頭盔前立飾有島津家信仰的守護神——稻荷神。

島津家對稻荷神的信仰,源自初代忠久的誕生傳說。據說其母親丹後局(本名高階榮子)在一個雨夜,於攝津國的住吉大社(今大阪市住吉區)在狐火的照耀下誕下忠久。此外,在文祿、慶長之役中,亦流傳著狐狸協助島津軍的傳說,可見島津家與稻荷神之間的深厚淵源。因此在島津領地內,稻荷信仰頗為普及。​

大石兵六夢物語繪卷 村瀬宜得

  • 江戶時代 縱35.0 鹿兒島縣立圖書館藏 【全期展出】

此繪卷以江戶時代中期鹿兒島藩士毛利正直(1761~1803)於天明四年(1784)創作的文學作品《大石兵六夢物語》為題材,全卷無文字說明,僅以圖畫展開故事。

故事從鹿兒島青年大石兵六與夥伴們聽聞妖狐惑人的傳說開始。兵六宣稱要消滅妖狐並出發,卻遭前來迎擊的狐狸們戲弄,吃盡苦頭。兵六歷經連番狼狽挫敗,最終成功斬殺兩隻老狐凱旋而歸。

畫卷作者村瀬宜得(1877-1938)為來自愛知縣的畫家,曾師從日本近代西洋畫之父黒田清輝(1866-1924)學習繪畫。毛利正直的《大石兵六夢物語》廣受好評,因而有諸多抄本與刊本流傳,村瀬亦於昭和4年(1929)12月出版了親自繪製頭註與插圖的《薩摩/奇書 大石兵六夢物語》。​

宮崎縣指定文化財諏訪三郎物語繪卷

  • 江戶時代初期 縱27.3 都城島津邸藏 【全期展出】

這是一部以諏訪神社的由來為題材的畫卷。以圖文交織的方式,講述諏訪三郎(甲賀三郎)在地底歷經各番奇遇後生還,最終成為諏訪大明神的故事。同一主題的畫卷除本史料外另有一部現存於野野美谷町的諏訪神社。

關於本史料的由來,在《庄內地理志》卷七十六中有記載。慶長11年(1606),由一位名叫長溪庵祖鈿的人發起,為祈願消災延壽、人法昌隆、心想事成、眾人安樂,製作了本畫卷。文字與圖畫由一位名叫頼圓坊宥成的修驗者所作,具體不詳。作品中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許多怪異的存在,例如居住在若狹國(今福井縣西南部)高懸山的魔王(麒麟王),以及化為蛇形姿態的三郎,兼具藝術與歷史價值。​

4 島津藩對靈異事件的接受及其對文化和政治的影響

​吾妻鏡 卷26

  • 江戶時代後期~明治時代 縱27.4 横 20.8 國立公文書館藏 【全期展出】

《吾妻鏡》為鎌倉時代編纂的史書。相傳於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由鐮倉幕府編修。具體卷數不詳。江戶時代以後的流通版本多以內閣文庫的北條本(國立公文書館藏)為底本。

展出部分為島津家初代島津忠久(?~1227)參與的貞應元年(1222)3月8日與元仁元年(1224)10月16日的兩場祭祀紀錄。忠久曾多次擔任陰陽道相關職務,先行研究指出,其職能是負責維護京都的清淨。

​續日本紀 卷1

  • 江戶時代・慶長19年 縱30.9 横22.3 國立公文書館藏 【前期展出】

展出部分為文武天皇3年(699)5月24日的條目,記錄了修驗道的創始人役小角(生卒年不詳)被流放至小豆島(今香川縣小豆郡)的史實。

役小角是7世紀末居住於大和國葛城山(奈良縣御所市與大阪府千早赤阪村交界山脈)的咒術師,以在山岳修行上登峰造極,並能驅使鬼魂的傳說聞名。

據都城島津家家傳史料《庄內地理志》卷七、卷十八記載,大館賢順(?-1659)承襲役小角的教義成為了修驗者。大館賢順曾侍奉第12代北郷忠能(1590-1631),居於都城取添(今都城市都島町)。

   宮崎縣指定文化財庄內地理志

  • 江戶時代後期 都城島津邸藏
  • 卷五、十八:全期展出
  • 卷六十一、六十七:前期展出

《庄內地理志》是寛政10年至文政年間(1798~1830)編纂的一本地方志,全書共113卷,包含正編112卷與拾遺1卷。現存103卷。由第22代島津久倫(1759-1821)下令編修,家老北郷資清(1762-1832)與記錄官荒川儀方(約1765-1835)主持完成。內容涵蓋地方歷史、風土民情、名勝古跡及寺廟神社的由來等方面,是研究都城歷史的珍貴史料。

卷五 弓場田口二 宮丸村 兼喜宮上
  • 縱25.0 横16.5

卷五記載了第10代北鄉時久(1530–1596)所創建的兼喜大明神的相關歷史。該神社的祭神為時久的長子相久。相久出生於天文20年(1551)11月,幼名鶴千代。冠禮後先稱二郎,後改名相久。原先居於都城西之城,後遷至安永金石城。相久勇武善戰,曾在與肝付氏和大友氏的戰役中立下戰功。後因家臣讒言與其父親時久失和,天正7年(1579)8月遭父親派兵三百圍攻安永金石城。相久在金石城切腹自盡,遺體被葬於釣璜院。

相久死後,頻頻發生異象,包括身穿鎧甲、騎著白馬的武者亡靈,訴說怨恨的男童,低聲悲泣的女童等等,人們皆以為是相久的怨靈作祟,惶惶不安。時久深感哀痛,遂於天正9年(1581)建立若宮八幡,祭祀相久的亡靈。文祿4年(1595)北鄉氏移封至祁答院(今鹿兒島縣薩摩川內市)時,社殿亦一同遷往,慶長5年(1600)又遷回原址。神名歷經「靈八幡」、「兼喜明神」,至天和2年(1682)改名為「兼喜大明神」。​

卷十八 下長飯 本邑 三廄 護摩所
  • 縱25.0 横16.5

本卷記載了都城島津家家臣大館賢順的實績。賢順原先為新原寺頼盛法師的弟子,後承襲役小角流派而成為修驗者。他在頼盛門下習得《源氏物語》相關知識,後因喜愛花道,赴京都在池坊專好門下修習。賢順於萬治2年(1659)5月6日逝世,葬於南林寺(鹿兒島縣鹿兒島市南林寺町)。據《庄內地理志》卷17記載,都城地區修驗道發展興盛,近世時期存在六座當山派(以真言宗僧人聖寶為開山祖師,京都醍醐寺三寶院為總寺的一派)的寺院。賢順曾修習的新原寺便是其中之一。​

卷六十一 安久村 鶴岡 久玉 白山
  • 縱25.0 横16.5

本卷記載了一個叫野村的人,在都城篠池附近遭遇女鬼的奇異事件。據紀錄,女鬼懷抱一名嬰兒說道:「若您能暫時幫我抱著這孩子,我便能逃離災厄。」野村應允接過孩子,卻發現所抱之物竟是塊沉重的石頭。不久後女鬼返回,稱已脫離災厄,欲答謝恩情。野村回答希望能像那些書法大家一般寫得一手好字,於是女鬼便贈其一方硯台。據說此後野村家代代皆出書法能手,但自從某日將此硯獻予領主後,家族便再未出過擅書之人。​

卷六十七 五十町村 城內 正福寺 隆祥院
  • 縱24.9 横16.4

本卷記載了西明寺祠廟的佈局圖與各石塔的說明。

西明寺為二嚴寺的分寺,亦是都城島津家的菩提寺之一。從佈局圖可見,歷代領主、其妻子及先祖等人的石塔之間,夾雜有一座名為「手學妙習大姉墓」的墳墓,但該墓的主人並非都城島津家的成員。據記載,此墓被人們稱為「習字之墓」,牌位存放於大溪寺。據說此人因死於非命而化作妖怪,使領內民眾深感恐懼。​

​宮崎縣指定文化財三國名勝圖會 二十

  • 明治時代 縱26.5 横19.0 都城島津邸藏 【全期展出】
此項介紹了作為都城盆地北部據點的志和池城。

志和池城位於水流村,又稱鶴丸城。由「本丸(內之城)」、「二之丸(中之城)」、「西拵」、「新城」、「小城」五重曲輪構成。此城原為北鄉氏世代領有,天文年間(1532–1555)北原氏攻佔志和池城後後,任命白坂下總守擔任地頭。天文12年(1543)前後,北鄉氏與北原氏的領地爭奪加劇,同年5月,北郷忠相、忠親率領的北鄉軍成功攻下了志和池城。相傳此戰役中,以白坂下總守為首的北原軍共有500餘人戰死。北鄉氏雖然奪回了志和池城,但在白坂下總守死後卻頻發怪異現象,使水流村的居民深感恐懼。居民為避邪祟,建立神社祭祀白坂下總守,並尊稱其為荒人大明神。

此項介紹了霧島山四方門之一的不動堂。

根據霧島山金剛院明觀寺的記錄,霧島山的四方均設有門,不動堂位於南方。島津義弘(1535~1619)的皈依僧、霧島修驗者空順(1663~1738)參與了不動堂的修建。空順的日記中提到,他應當時都城領主之請而著手修建不動堂。修建時,本家向全國徵調楠木、杉木等木材,都城領主亦捐獻了眾多物資。由於這番淵源,空順屢次受託為都城發生的天災及異象進行祈禱。

宮崎縣指定文化財安永城圖 江戶時代後期

  • 縱28.5 横39.0 都城島津家藏 【全期展出】

安永城相傳由第7代北郷敏久所建。戰國時代,此城被列為北郷氏管轄的「庄內十二外城」之一。慶長4年(1599)爆發庄內之亂時,該城曾作為攻防要衝發揮作用,後因元和元年(1615)頒布的一國一城令而變為廢城。

從本史料可知,安永城由「本丸」、「二之丸」、「金石」、「取添」這四重曲輪(構成城堡的區劃)組成。北郷相久自盡的「金石」區域,因後世的土地開發等原因,如今已大多遭到破壞。​

宮崎縣指定文化財日帳 寛永18年(1641)12月

  • 江戶時代 縱26.5 横18.0 都城島津邸藏 【前期展出】

都城島津家家傳的史料中,保存有20冊由江戶時代都城島津家官吏記載的日帳。本史料為其中之一,題為「寛永十八年十二月 日帳」,記錄了自寛永18年11月1日至寛永19年3月9日期間發生的事情。記錄部門與記錄者不詳。寛永19年正月5日的記錄中提到,因去年12月29日安永發生怪事,故進行占卜。由「筮」的記述可推斷,當時使用筮竹進行了易占。此外,都城島津家傳承史料中包含家臣舊藏的《易經》,由此可見《易經》不僅作為武士的教養而被研習,亦在有事之際被用來占筮,以傳達神意。

​六日  當值 晴

~前略~

(一)十二月二十九日夜間八時許,安永地區發生怪事,遂命忠以進行占卜。占卜結果已稟報夫人。當時使者豐丸與兵衛閣下也在場,故將此事告知,使者回覆說:「此事不過是需要祈願罷了,我並無什麼特別的看法。」
然而,近來對於神佛祠廟及先祖祭祀之事頗有疏怠,實屬不妥。使者認為:「此等事宜,理應有所商議。無論如何,還請將官府商議的結果再行回報。」且他認為這項商議結果最好也稟告夫人。

(一)占卜結果為「需」卦之「小畜」卦,爻位為「上六」。

 易占工具 筮竹・算籌

  • 江戶時代 都城島津邸藏 【全期展出】

此為江戶時代的漢學家江夏生官後代傳承的占卜工具。

筮竹是將竹子削細製成的50根竹棒,算籌則是長約10cm、寛約2cm的方形木棒,6支一組。易學起源於古代中國。相傳自伏羲始創,作為帝王之學發展,經周文王及其子周公集其大成。古代中國進行重大決策時,由稱為「巫」、「祝」的神職人員,主要透過龜卜與蓍筮兩種占法獲取神諭。蓍筮自周王朝(西元前11~前8世紀)起開始興盛,使用名為「蓍」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莖幹進行占卜。後世改用易於處理的竹子,演變為如今所見的筮竹。算籌表示陰陽,用於直觀確認筮竹占卜的結果(卦象)。

江夏生官係正保年間(1644~1648)渡海來到內之浦的明人。他在江戶時代初期為躲避內亂,自廣東移居來此。他在都城的唐人街開始經商,此後江夏家便世代以漢學以及行醫等為生。​

​宮崎縣指定文化財御用人座日記 正保4年(1647)8月

  • 江戶時代 縱26.3 横18.0 都城島津邸藏 【後期展出】

此為正保4年(1647)8月的日記。由輔佐家老的「用人」所寫,記錄了當日的重要事項。

展出部分為8月20日的條目,內容是:官府接報飼養八幡宮祭典上的流鏑馬所用馬匹的馬廄板門上長出詭異的花卉,遂指示天長寺等處張貼辟邪御札。天長寺乃第八代北郷忠相(1487~1559)於天文7年(1538)8月修建的真言宗寺院。​

​宮崎縣指定文化財〔天文之覺〕 江戶時代

  • 縱32.9 横 46.6 都城島津邸藏 【全期展出】

此史料彙總了天空中出現的星體的相關解說。

開篇闡明將通常不會出現的星體比作妖怪,稱為「怪星」,隨後以圖文詳述何種星象屬於怪星,並介紹了其出現時將引發的災難。據載,孛星與彗星流竄乃火災、兵亂的徵兆。都城島津家家臣中留存了大量的陰陽道相關資料。推測是家臣們為了應對異象與星變而研習的書籍。​

嘎啦帕(河童)

本圖中繪有傳說棲息於鹿兒島縣惡石島的嘎啦帕。其體型纖細,手足修長,特徵鮮明。傳說若在山中迷路或腹瀉不止,皆為嘎啦帕所為。

河童是日本最著名的妖怪之一,全國各地都有相關傳說,不同地區對其的叫法也各不相同。嘎啦帕主要為鹿兒島、熊本地區的稱呼,宮崎地區的傳說中也可見到該名稱。

 

 

[水木茂作複製原畫] 縱29.7 横42.0 【全期展出】

此為水木茂所作妖怪畫的複製品。

 河童之手足

  • 江戶時代 [手]縱4.0 横8.2 [足]縱2.0 横14.5 個人收藏・都城島津邸代管 【全期展出】

童前之圖・後之圖

  • 江戶時代 縱27.4 横39.8 個人收藏・都城島津邸代管 【全期展出】

 ​河童之手足由來書

  • 江戶時代 縱26.7 横38.7 個人收藏・都城島津邸代管 【全期展出】

此為都城島津家家傳的河童手腳及相關資料。

據由來書記載,此手腳出自在三股町・梶山的河流中出現的一隻河童。文政年間(1818~1830年)某日,鹿兒島藩士上村休助發現河童並將其射殺,隨後便得了怪病。於是休助透過友人大川原世則委託修驗者施行法術,最終順利痊愈。相傳休助為表謝意,將該河童的手腳贈予世則,之後世則將其中一組獻予大川原家,另一組則獻予都城島津家。

​版畫 水虎相傳妙藥符咒(河童)

  • 江戶時代・19世紀 縱22.5 横31.0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藏 【前期展出】

兩幅一組的版畫,內容闡述藥的功效,並附有9幅河童形態圖。

本史料中河童身體的描繪被指與《水虎十二品之圖》等作品相似,但可以看出存在描繪數量有所省略等差異。雖有說法認為是由藥商散發,但詳細情況至今不明。​

版畫 水虎十式品之圖

  • 江戶時代・19世紀・安政2年(1855) 縱37.5 横51.5 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藏 【後期展出】

《水虎十式品之圖》描繪了各地目擊及捕獲的河童。

圖中可見四足行走與兩足行走之區別,以及體色等特徵各異的河童。同類的版畫現存多件,其源流可追溯至江戶時代的河童研究著作《水虎考略》。《水虎考略》由擔任昌平坂學問所教授的儒學家古賀侗庵(1788~1847)於文政3年(1820)編纂而成。內容不僅彙整了和漢地誌與説話集中關於河童的記載,還結合了實際遇見過河童之人提供的見聞。

本史料除了關於河童的解說外,還記有一首和歌:「莫忘昔日之約,門立男氏,菅原」。此為用於躲避水難的咒語,近世以後亦有類似咒文流傳於各地。從這份珍貴的史料中可以看出江戶時代的人們並非視河童為妖怪,而是將其視為實際存在的「生物」。

​河童蛤角彫根付

  • 江戶時代・19世紀 高2.1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後期展出】

根付是用來固定印籠、荷包、菸草袋等掛件或袋物,以防滑落,夾在腰帶上使用的一種扣具。其起源暫不明確,但普遍使用大約始於室町時代末期。到了江戶時代17世紀後半期,根付開始作為工藝品受到關注,現存眾多用木材、象牙、鹿角、水牛角、金屬、玳瑁等多種材料精雕細琢而成的作品。本作品以動物的角為材料,雕刻出在蛤蜊殼上攀爬的河童形象。

​河童之手

  • 江戶時代 長9.0 柳川古文書館藏 【全期展出】

  • 江戶時代 縱15.5 【全期展出】

相傳這隻手是從蘆塚村(今久留米市城島町)的河流出沒的河童身上砍下的。據《新考三潴郡誌》所載傳說,該村一位名叫江頭的醫師在河裡為馬清洗時,遇到河童試圖將馬拖入河中,他便用刀斬下河童的手並帶回。這隻河童的手長期由江頭家保存,後來轉至柳川的廣松家。這隻手附有一通書狀。由書狀內容可知,此物曾呈予久留米藩嗣子有馬頼善(寛政五年被廢嫡)欣賞,頼善希望取其指尖部分做成護身符。

みなさんの声を聞かせてください

このページの情報は役に立ちましたか?
このページは見つけやすかったですか?